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解读 > 正文
“双高计划”这趟职教发展快车怎么搭
2019年04月16日 00:00 点击:[]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

如何形成“中国特色”?如何冲击“世界水平”?“双高计划”这趟职教发展的快车将驶向何处?如何搭乘?围绕职业院校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定位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权威解读,“双高计划”的项目定位是“舞龙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首创的教育类型,伴随改革开放后经济转型升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把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输送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加速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据统计,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418所,高职在校生达到1134万人,5.8万个专业点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的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与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使命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作出“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的判断。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教育部在对“双高计划”的解读中指出,“‘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之一,致力于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舞起来,引领带动职业教育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

“‘双高计划’不仅是建设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更是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引领性制度设计。”在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海生看来,“双高计划”对于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其引领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变革,引领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变革,引领职业院校现代治理能力提升,引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思路 持续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供给

“纵观我国高职发展历程,实施重大项目是我国推动改革发展的一大抓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回顾了这一发展过程。

在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规模扩张后,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校建设。示范校建设把工学结合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骨干校建设创新了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支持地方建设200所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优质校建设抓的是通过产教融合带动院校整体质量提升。

“至此,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初步成形,高职教育基本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个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了向‘世界一流’职业教育迈进的能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崔岩说,“从示范(骨干)校建设,到优质校建设,再到‘双高计划’,以持续的政策供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崔发周认为:“‘双高计划’在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上都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背景下的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需要解决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明显不同于以往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的建设思路。”

要求 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

那么,“双高计划”对学校和专业的建设要求是什么样的呢?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今年2月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将“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概括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

别看这三句话通俗易懂,要求却不低,而这样的要求,是以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从没有提出过的。

王继平解释说,“一是当地离不开,是说学校为当地服务做得好,所在的地方离不开。二是业内都认同,我们举办的专业和学校,业内要认为是顶呱呱的、前列的。三是国际可交流,不仅是在国内,还要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交流。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在学校方面的体现。这是我们改革的标杆,发展的支撑”。

此次教育部发布的解读中,进一步指出,要“建成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红利,服务区域发展”,“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让行业和企业都认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标准和资源,向世界中心走去,与大家共舞”。

在改革任务方面,《意见》提出“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即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是工作目标。

按照教育部要求,列入计划的学校要聚焦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要求,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健全责任机制,持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真正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认为:“‘双高计划’不仅仅限于入选的学校和专业群,应是高职战线共同的目标方向,每所学校都应在高水平目标引领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机制 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有进有出

“让学校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对于学校普遍关注的项目遴选方式,教育部在解读中明确了这一原则。遴选过程分为学校申报、省级推荐、遴选确定三个环节。项目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公开条件和程序,以地方先期建设为基础,以学校和专业的客观发展水平为主。

按照《意见》,“双高计划”项目布点50所左右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

据悉,项目将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每个建设周期结束调整一次,持续保持项目张力。年度评价项目建设绩效,依据周期绩效评价结果,调整项目建设单位”。

接下来,教育部还将制定两个“办法”。其中,“遴选管理办法”立足于“选”,明确遴选条件和程序,公开申请、公平竞争、公正认定;“绩效评价办法”立足于“管”,突出过程管理、动态调整,保证建设质量。

据了解,“双高计划”按照回避原则,成立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为重大政策、总体方案、审核立项、监督评价等提供咨询和支撑。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全面强化绩效管理;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地方和学校通过绩效自评加强项目自我管理;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定期跟踪项目建设成效。

在经费支持方面,“双高计划”将采取“地方为主、中央奖补、多渠道供给”的方式:

——地方在完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的基础上,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

——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对“双高计划”给予奖补支持,发挥引导作用。

——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项目学校以服务求发展,积极筹集社会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按照“双高计划”建设规划,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

“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关闭